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20期
编号:12865640
经不同输注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鼠白毒伞中毒致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
     2. 3 各组大鼠凝血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数量比较 治疗后采血检测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 结果发现与肝衰竭模型组比较, 两治疗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降低(P<0.05);两治疗组TNF-α、IL-6、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TNF-α、IL-6、PT、APTT与其他三组比较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白毒伞为剧毒蘑菇, 近年来广东地区频频发生因误食白毒伞而中毒死亡的事件。误采、误食野生蕈中毒事件中, 95%是由鹅膏蕈所致。鹅膏毒肽是鹅膏蕈所含的最重要致死毒素, 鹅膏毒肽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稳定, 耐高温和酸碱。食入后, 可迅速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 并能迅速与肝细胞RNA聚合酶结合, 抑制mRNA的生成, 造成肝细胞坏死, 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3],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而急性肝衰竭能否逆转主要取决于患者受损肝细胞的坏死程度以及残留肝细胞的再生能力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56 字符